【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放量意味着什么
zhonglinnan@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5月社融放量明显。新增社融2.79万亿元,同比多增8378亿元,显著高于市场预期;存量社融增速10.5%,较4月上升0.3个点。从分项看,投向实体信贷(1.82万亿元)与政府债券(1.06万亿元)两项改善最为明显,同比多增合计7805亿元,是社融好转的主要驱动项。
第二,投向实体信贷的总量改善有两个因素驱动。一是信贷需求在疫后的内生性修复,5月生产、投资与消费活动的逐步正常化带来企业与居民部门资金需求的脉冲式回升;二是央行更为积极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包括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单边调降5年期LPR,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要求银行“有效对接信贷需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等。
第三,整体来看信贷结构不佳的状况并无改观,短贷和票据占比依然较高。5月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合计新增9771亿元,占新增信贷比例为52%,比4月高了2个百分点。不过,在整体放量的背景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047亿,同比少增3379亿元,这一表现好于前值的-5232亿;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551亿元,同比少增977亿万,亦好于前值的-3953亿。
第四,政府债券融资的改善主要源于财政前置和专项债加快发行的要求。6月初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曾提出,“1-5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65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全部发完推算,6月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会超过1.6万亿元。
第五,其他分项同比变化不大。信托贷款新增-615亿元,同比小幅改善,其中地产信托继续保持在低位,基建信托仍是主要支撑;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068亿元,同比多减142亿元,考虑到5月票据被贴现至表内的规模(即票据融资)较4月明显升高,这一表现实际并不算差,从票据承兑发生额(开票规模)同比大幅上升近30个百分点来看,疫后经济的回升确实带来了资金需求的回升;债券融资新增-108亿元,同比虽然小幅改善,但主要因为去年基数偏低,从绝对量看,这是最近一年以来的新低,主要因为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大幅收缩所致,城投融资的松动仍然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确。
第六,M2同比增长11.2%,环比提升0.6个点,与社融存量增速的倒挂背离进一步加重,主要因为:1)财政进一步发力,更多货币从财政部门转向实体;2)在宽松流动性环境下,银行同业投资更为活跃。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指出,M2是金融机构负债端的映射,社融是金融机构资产端的映射,5月M2与社融存量增速倒挂的加剧以及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异常宽松,表明当前负债端的恢复速度仍要快于资产端,后续的政策重心应会继续集中在资产端,侧重于激活需求,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第七,M1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0.5个点,与M2表现亦有背离。通常而言,M1的波动与金融部门对企业部门的融资支持、居民部门购房消费带来的存款转移、财政部门净支出以及企业部门的预期四个因素有关,5月前三个因素均是正面影响,有利于企业存款增加,M1改善;从数据来看,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存款在5月新增1.48万亿元,同比多增7400亿元,是近五年同期最高值,表现确实不差;造成M1增速下降的因素可能是企业对未来预期仍然偏弱,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或投资理财等广义基金以获取相对确定的收益,今年4月,企业部门活期存款的比例为55%,为2017年以来的次低。
第八,总体而言,5月金融数据是对4月异常值的一次修复。它并不能对等映射经济需求端本身的变化,一则数据偏高包含政府债券较大比例的贡献,而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较为集中;二则从居民中长期贷款及M1来看,地产销售改善程度尚且不够,企业预期也偏弱。要进一步改善信用环境,稳增长政策仍需继续叠加。
第九,但不容忽视的是,5月金融数据仍是一个积极信息。首先,高社融至少代表资金供给端,它是政策稳增长决心的映射,货币政策目前仍在继续发力状态;其次,政策发力存在受力点,最典型的一个数据表现是即使票据融资(贴现)增长较高,但未贴现票据表现仍不差,银行开票规模回升较快;再次,货币总归领先于经济,社融放量指向融资敏感型行业未来表现可能会有所修复,至少从企业中长期贷款恢复较快来看,基建表现是有确定性的。
正文
5月社融放量明显。新增社融2.79万亿元,同比多增8378亿元,显著高于市场预期;存量社融增速10.5%,较4月上升0.3个点。从分项看,投向实体信贷(1.82万亿元)与政府债券(1.06万亿元)两项改善最为明显,同比多增合计7805亿元,是社融好转的主要驱动项。
据央行初步统计,2022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393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40亿元,同比多减24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32亿元,同比少减27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9亿元,同比少减67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68亿元,同比多减14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08亿元,同比少减96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同比多388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2亿元,同比少425亿元。
投向实体信贷的总量改善有两个因素驱动。一是信贷需求在疫后的内生性修复,5月生产、投资与消费活动的逐步正常化带来企业与居民部门资金需求的脉冲式回升;二是央行更为积极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包括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单边调降5年期LPR,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要求银行“有效对接信贷需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等。
2022年5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
会议指出,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近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各主要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调动行内各方面力量,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强化政策传导。
整体来看信贷结构不佳的状况并无改观,短贷和票据占比依然较高。5月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合计新增9771亿元,占新增信贷比例为52%,比4月高了2个百分点。不过,在整体放量的背景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047亿,同比少增3379亿元,这一表现好于前值的-5232亿;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551亿元,同比少增977亿万,亦好于前值的-3953亿。
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少增3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1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的改善主要源于财政前置和专项债加快发行的要求。6月初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1]曾提出,“1-5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65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推算,6月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会超过1.6万亿元。
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同比多增3881亿元,主要和财政前置专项债加快发行要求有关。6月份政府债券仍然可能有较高的规模,因为6月初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曾提出,“1-5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今年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元,以此推算,6月专项债单月发行规模可能超过1.6万亿元。
但在6月份之后,政府债券的增量可能会削减,对社融的贡献会减弱。一方面是今年专项债+一般债+国债的额度要比去年实际更低,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基本发行完之后,下半年若没有新增额度,仅靠一般债与国债,政府债券的量会明显减少;另一方面与今年不同,去年是财政后置,政府债券发行在三四季度依然有较高的规模,基数较高。
其他分项同比变化不大。信托贷款新增-615亿元,同比小幅改善,其中地产信托继续保持在低位,基建信托仍是主要支撑;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068亿元,同比多减142亿元,考虑到5月票据被贴现至表内的规模(即票据融资)较4月明显升高,这一表现实际并不算差,从票据承兑发生额(开票规模)同比大幅上升近30个百分点来看,疫后经济的回升确实带来了资金需求的回升;债券融资新增-108亿元,同比虽然小幅改善,但主要因为去年基数偏低,从绝对量看,这是最近一年以来的新低,主要因为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大幅收缩所致,城投融资的松动仍然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确。
信托贷款新增-615亿元,与4月新增量相近,仍然是基建类信托驱动,与稳增长相关。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068亿元,同比小幅恶化,但与4月相比则大幅改善,主要因为开票规模的明显提升。5月票据承兑发生额为2.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2.7%,3-4月同比增速为15.9%、4.2%,疫后经济的修复带来了开票需求的快速上涨。
债券融资新增-108亿元,是最近一年以来的新低,主要因为城投债的融资明显收缩,5月wind口径城投债净融资规模为159亿元,今年前四个月分别是2834亿元、1202亿元、1937亿元与1430亿元。
M2同比增长11.2%,环比提升0.6个点,与社融存量增速的倒挂背离进一步加重,主要因为:1)财政进一步发力,更多货币从财政部门转向实体;2)在宽松流动性环境下,银行同业投资更为活跃。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指出,M2是金融机构负债端的映射,社融是金融机构资产端的映射,5月M2与社融存量增速倒挂的加剧以及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异常宽松,表明当前负债端的恢复速度仍要快于资产端,后续的政策重心应会继续集中在资产端,侧重于激活需求,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今年5月财政存款新增5592亿元,2019-2021年财政存款在5月新增规模为4849亿元、13100亿元与9257亿元。
M1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0.5个点,与M2表现亦出现背离。通常而言,M1的波动与金融部门对企业部门的融资支持、居民部门购房消费带来的存款转移、财政部门净支出以及企业部门的预期四个因素有关,5月前三个因素均是正面影响,有利于企业存款增加,M1改善;从数据来看,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存款在5月新增1.48万亿元,同比多增7400亿元,是近五年同期最高值,表现确实不差;造成M1增速下降的因素可能是企业对未来预期仍然偏弱,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或投资理财等广义基金以获取相对确定的收益,今年4月,企业部门活期存款的比例为55%,为2017年以来的次低。
今年5月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存款新增规模为14847亿元,2019-2021年同期新增规模为4525亿元、11917亿元以及7441亿元。
总体而言,5月金融数据是对4月异常值的一次修复。它并不能对等映射经济需求端本身的变化,一则数据偏高包含政府债券较大比例的贡献,而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较为集中;二则从居民中长期贷款及M1来看,地产销售改善程度尚且不够,企业预期也偏弱。要进一步改善信用环境,稳增长政策仍需继续叠加。但不容忽视的是,5月金融数据仍是一个积极信息。首先,高社融至少代表资金供给端,它是政策稳增长决心的映射,货币政策目前仍在继续发力状态;其次,政策发力至少有受力点,最典型的一个数据表现是即使票据融资(贴现)增长较高,但未贴现票据表现仍不差,银行开票规模回升较快;再次,货币总归领先于经济,社融放量指向融资敏感型行业未来表现可能会有所修复,至少从企业中长期贷款恢复较快来看,基建表现是有确定性的。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流动性环境超预期。
[1]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206/t20220602_3815523.htm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中期投资率的平衡
【广发宏观郭磊】从经济学逻辑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中长期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为“正常化”定价:2021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数据初步验证贸易共振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数字要点
【广发宏观郭磊】中期视角下的七个政策方向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延续强势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第三轮脉冲
【广发宏观郭磊】融资环境收敛驱动BCI小幅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特征和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符合复苏中期的内生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广发宏观郭磊】寻找确定性——2021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继续上行印证经济环比趋势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支出进一步加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关于2022年专项债:国新办吹风会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吴棋滢】奋楫,笃行:2022年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降幅继续扩大【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与短周期经济增长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小幅加快,基建分项亦有提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明年财政节奏较大概率是前置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表现平稳,但土地市场影响初显【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实物工作量与财政进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情况如何【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表现平稳,支出小幅加速【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进度和投向预示基建贡献触底
【广发宏观吴棋滢】首批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偏高:3-4月专项债投向
【广发宏观吴棋滢】一季度支出进度偏慢对应财政后置特征:3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预算报告有哪些增量信息?【广发宏观吴棋滢】开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点:1-2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中国PCT专利:第一背后的结构特征与方向【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农民工数据分析及推论【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至2021年:专项债投向将发生哪些变化?【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有哪些关注点?【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征?【广发宏观吴棋滢】债务率与财政环境【广发宏观吴棋滢】回归再均衡: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税收收入增速持续加快映射微观复苏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蔬菜价格为何超季节性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能耗双控、开工率与宏观面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度过洪峰:2021年通胀中期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义乌小商品指数和CPI背离看通胀结构趋势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粗钢产量看2021年“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特征
【广发宏观贺骁束】猪肉价格为何出现一轮上行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2021年宏观杠杆率解读与2022年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历史复盘与当前位置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解读【广发宏观钟林楠】2021年上半年宏观杠杆率解析与下半年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用收缩的三个规律
【广发宏观钟林楠】本轮信用扩张周期或顶点已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回归常态化——2021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近期信用环境的变化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产业链2021年中期展望:景气是一连串事件
【广发宏观王丹】上游涨价的结构性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