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高考前一个月(一)(含学习理念、应试法宝等)
一、为什么知识背诵的滚瓜烂熟,却不会做题?
传统观点认为,政治学科就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其实这个观点从来就是错的。持有此观点的人,都是指望考试时把背过的知识一股脑默写上,然后上佳分数,逃之夭夭。如果真是这样的教育质量和考试方式,我想很多家长朋友也不会认可。家长朋友不认可就对了,真正的政治学科的教学绝不是这样的,考试也不是简单的划重点,默写知识。如果您看到了或经历了这样的政治学科学习,那您肯定是学习了假政治。
那高考政治学科考什么?要求学生具备什么能力和素养呢? 全国1卷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围绕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围绕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进而从理论层面解决问题。
要想很好应对全国卷,平时的训练,必须进行明确概念,科学判断,正确推理的专项训练。说到这,您也许会发现,没知识的事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您,考试过程是知识、方法、能力、心态打组合拳的过程。绝不是只要背过知识就可以包打天下的。也许,有的朋友会问,是不是有了最佳的解题方法,就可以摆平所有试题。绝对不是,方法解决不了知识、能力、心态的缺失问题。
在这里,我要向各位强调,知识的复习是第二位的,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是第一位的。因为知识的调动和运用,全靠科学思维来驾驭。这好比,知识就是木偶,而科学思维就是支配木偶的几根绳线。如果掌握大量的知识,即使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在做题的时候,这个知识体系也不会自动化的发挥作用,最终还得靠科学思维来驾驭知识。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把知识(课本、提纲)背的鬼瓜烂熟,最终还是不会做题,得不了分。
二、为什么背诵知识时记得慢,忘得快?
在一线教学中,如果我们让学生现场记忆一个问题,经常会出现两个严峻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不知道在背诵什么问题。检测的方式就是,教师检查背诵情况时,先别让学生背诵答案,你先让他回答“你刚才背了一个什么问题?”不少学生,思索半天才能回答出,有的学生干脆就回答不上来。这说明,学生忙活了半天,不知道自己背诵的啥?第二个问题就是,当老师布置背诵任务结束后,学生就开始了上气不接下气抱着脑袋热火朝天的背起来。看起来很投入,学习氛围很浓厚,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假装的努力,往往结果是背的慢,忘得快,考试也不理想。问题在哪呢?缺少了阅读和理解两个必须的环节,同时也伴随着急于求成、心态浮躁。我的做法是,在开始记忆之前,必须得让学生文本像考试审题一样的阅读和理解,最后才是实现记忆。这好比,飞机的起飞,如果少了起步和加速度,飞机是飞不起来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把对知识的掌握过程当考试审题来对待,打通学习和考试,并不是只有在做题的时候才锻炼审题能力,而是记忆知识的过程中就开始锻炼。这样,就不会学习考试两张皮了。第二个好处,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请注意,为啥把阅读和理解分开看呢?因为,在阅读简单文本(试题)的时候,往往是一边阅读一边理解;但是考试的文本往往比较复杂,这种简单的(原始的不系统的)思维方式一般难以应对复杂的考题,这就需要学生发挥科学思维的作用。理解文本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括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以此作为推理的依据。何为推理?推理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已知获得新知。
现在的政治高考就是考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如果学生学了四本必修,只能背过四本书的基础知识,那就太局限了,这是把世界讲成了课本。而高考的要求是,要用课本讲世界,通过课本考世界。如果学生只能把握课本,而不具备或者弱化推理能力,那就不具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能力。我想,家长朋友也不想让孩子仅仅死读课本吧?
根据已知推理未知。根据四本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彼此之间的属性关系,可以像万花筒一样,推理出很多很多的知识体系和网络。那传统的应考复习方式——死记硬背知识、死记错题、万能模板、固定的答题模板,是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原创高考试题的。传统上,应对此局面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猜题押宝。这两种高考复习办法,只能让学生和老师苦不堪言,最终往往是无果而终。
题海战术和猜题押宝至少有两大害处,一是复习方向错误。高考复习的落脚点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成绩的增长点所在。如果做了很多题,侧重点都放在整理错题上,做加深印象使用,而疑难得不到有效解决,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那学生就沦为做题的机器了,就会用苦劳安慰自己的内心的焦虑和疼苦。请注意:整理错题绝不等于解决疑难。这好比,我们国家要消除的是贫困,而不是消灭穷人。
题海战术,除了方向不对外,还有一个弊端就是过度复习。我们听说过“过度医疗”。学习复习这回事,也存在“过度复习”的现象。可想而知,“过度复习”消灭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三轮复习”“四轮复习”甚至是“五轮复习”等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复习模式,有多少人去论证过它的科学性,有多少教师质疑和批驳过这些复习模式?多少年来,有多少改观?还有那些象征“过度复习”的高考复习标语和口号,让学生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为什么极端的复习口号,能引人入胜,是因为它点中了学生的弱点和吻合学生的野心。同学们,清醒点,没有事情是完美的,就连美国也不是任何指标都是世界第一位的。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接纳不完美的复习,双脚却永远淡定而沉稳的奔向远方。
三、为什么写的多,耗时长,得分少?
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跑题(问题)。每到试题(尤其是材料题)都有一个问题,这问题在设问里,命题的时候都给准备好了。请注意,这问题一定是个句子,不是一个词。很多同学,把“意义”“启示”等设问角度当成一个问题了,这样思考,是一定跑题的。“意义”“启示”这些词仅仅是提问的角度,不是一个完整的问题。如果学生把事件本身忽视了,只钻研设问角度,那就死路一条了。这个问题是命题者原创的,绝不可能复习到的。否则,就是失去了高考的公平性。简单地说,高考不可能考学生做过的原题。
第二:跑材料。试题的材料是已知条件,像数学学科一样,政治高考题也有已知条件,解题的已知条件不是公式定理,而是蕴含在材料里的关键词(答题切入点),如果没有现成的关键词,就对一则独立信息进行概括,得出简练完整的原始信息。如果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能吃透材料,不能依据使用有效消息,构建和问题的关系,那么就会使答案离题万里。导致“跑材料”的另一原因就是错误的复习策略,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比如,常用语有“一看到什么就怎么怎么答题”“只要出现某某词就一定判断错误”这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典型的机械主义。
第三,跑知识范围。高中学段一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在每道试题中都会要求学生用特定的模块知识(范围可大可小)解答试题。如果学生,不能用指定的知识解答,那就只能得零分。
【推荐阅读以下原创作品】
姜修亮|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学科原创试题节选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