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目录|文艺批评2021全年推文和影视作品推介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天,“文艺批评”感谢学界同仁这一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感谢读者朋友这一年以来的关注和督促,今日特别整理推送2021全年推文和影视推介目录,方便大家查阅。祝大家新年快乐!
· 2021 推文目录 ·
(点击直达)
3、范雨素、马大勇: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卷首语、编后语、目录)
8、乔焕江:声音里的爱欲与政治——以周云蓬《不会说话的爱情》为例
10、张松建:奥登在中国:一个接受史的考查(1937-1949)
14、王学振:论全面抗战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对书写内容、叙事模式、创作主体的考察
18、李今:讲述现代中国文学场域的故事——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重读
19、冯淼:跨学科视野下的“群众”历史——评肖铁《革命之涛:现代中国的群众》
21、段从学:现代新诗的国家想象——从“地图中国”到“土地中国”
27、牛婷婷:山歌传统的再造与群众文艺经典的生成——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为中心
35、张松建:精进不息的开拓者——孙玉石先生的中国现代诗研究
36、翟业军:孤愤,还是有所思?——论汪曾祺从《聊斋志异》翻出的“新义”
43、汤拥华:小说、道德哲学与“后形式主义”的难题——以努斯鲍姆与罗蒂的分歧为中心
47、范雨素、马大勇:又是一年春来到——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卷首语、编后语、目录
51、朱杰:“网红经济”与“情感劳动”——理解“小红书”的一种视角
52、性别议题还能给当代文学带来什么——季亚娅、张屏瑾、戴潍娜、何同彬、徐晨亮
54、洪子诚:1950年代的现实主义“大辩论”——以两部论文资料集为中心
57、祝宇红:手枪、银顶针与“古怪的天意”——从鲁大海形象修订重审《雷雨》作者意图与悲剧性质
64、张松建:里尔克在中国——传播与影响初探1917-1949
68、洪子诚 贺桂梅 姚丹 王秀涛:作为“当代事件”的文学史书写
70、王东杰:“打折”的统一——中国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
71、齐晓红: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及其衍生性问题——以“大众”的讨论为中心
72、杨联芬:从“声音”发现文体——读陈平原《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
78、何为“人民”?“人民”何为? ——“政治:中国与世界”论坛第三届年会暨“人民:概念与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80、郑梓煜 杨小彦:观看的分野——从郭熙的“三远法”到阿尔贝蒂的“锥体横截面”
82、金浪:历史断裂处的魏晋想象——在抗战语境下重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83、张慧瑜:基层传播:空间与主体的双重改造——以1960年的木刻版画《学习》为例
85、张慧瑜、孙婧:文化的基层传播与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实践
86、冯淼:革命地方实践与妇女解放问题——兼评丛小平《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
88、张旭东:当代普遍性论述的知识谱系、文化政治与历史决定——《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三版)笔谈
95、黄乔生:《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寇志明著)译后记
98、李广益:世界乌托邦的兴起——以《大同书》和《现代乌托邦》为中心
102、孙佳山 白龙飞 贾宇鑫:明清小冰期——重审《大明王朝1566》中的自我奋斗与历史进程的未来意义
104、徐刚:异质互渗与审美平衡——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艺术启示
105、申霞艳:名人家事、历史场与话剧传承———阅读《你和我》的三个层次
108、张旭东:作为政治寓言的人道主义情节剧——重读谢晋的《芙蓉镇》
110、罗成:“感动”的启蒙——早期鲁迅文艺思想起源的内面构造及历史意义
111、季剑青:“民族形式”的政治与中国经验——读贺桂梅《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
112、范雨素、小海:《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卷首语、编后语、目录
113、吴俊: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建立——断代、分期、下限问题漫议
114、倪伟:“戏改”的情感政治及理论重建——评张炼红《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
115、周展安:农民问题、生产关系论与中国革命的政治经济学脉络——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思想和政治动能
119、王坤宇:超人移情、伴侣物种与感性复敏——论后人类审美的三个层次
121、孟庆澍:“反成长”、罪的观念与个人主义——重读《骆驼祥子》
125、姚云帆:颜色是美——本雅明对歌德色彩学理论美学价值的阐发
128、王秀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与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143、藤井省三、林敏洁:鲁迅与莫言之间的归乡故事系谱——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为辅助线
144、曹振华、张钊贻:鲁迅与尼采及并未过时的“文化现代性”
145、张慧瑜:逆向流动的主体、社会治理与发展传播学——从《山海情》看现实主义影视剧的社会功能
151、张松建:家园记忆与身份政治——马华诗人吕育陶的地方书写
152、文贵良:语言的“及物”与知识分子的“应物”——论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
153、木叶:“全中取全后,所余仍为全”——《梵佛间》编者序
157、李敬泽:芹脂之盟,那几个伟大读者——《红楼梦》,由手抄本到现代正典,之一
158、熊鹰:《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突进的艺术与革命意识的重构
160、王宏图:知性写作的美学与小说疆界拓展的限度——从李洱《应物兄》说起
161、张旭东:如果上海开口说话——《繁花》与现代性经验的叙事增补
162、吴舒洁:“旧的东西中的新的东西的诞生”——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丁玲“转变”的辩证法
164、舒炜:应该出版下去的一套好书——“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期待识珠人
165、牛婷婷:从“民族形式”论争到“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考察
169、袁一丹:心理实验室中的汉字问题(1918—1949)
173、张旭东:五四新文化的深层结构性转换——浅论白话革命的伟大意义
174、《新工人文学》第十四期:目录、卷首语、新工人掠影、编后语
176、王安忆 丁雄飞:《一把刀,千个字》——时间是个好问题
177、孟繁华、冷霜、刘鼎:在《洪子诚学术作品精选》研读会上的发言
179、安东尼奥·奈格里:斯宾诺莎《伦理学》中的“想象”、“努力”与“占有”
181、姚云帆:贫困政治和生命规范——阿甘本对中世纪“生命治理术”的谱系学重构
186、王行坤:拒绝工作,寻求承认,还是走向后工作——国外左翼学者对劳动概念的重新考察
190、张武军:1927,鲁迅的演讲、风度与革命及国家之关系
191、董丽敏:历史转折中的人文知识重构——以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发生为中心
193、王中忱: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组织化与理论批评的跨国再生产——以冯雪峰翻译列宁文论为线索
196、刘大先:世俗化时代的信仰与生存 ——以宁夏回族作家为中心的探讨
198、鲍国华:“革命时代”的词与物——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00、戴锦华:历史的铰链——由法国电影《悲惨世界》(2019)看今日世界现实
202、欧阳江河、何平:个人与文学史的延长线——关于欧阳江河四十年诗歌写作的对谈
205、陈云昊:《野草》诠释的思想史转向——评孙歌《绝望与希望之外:鲁迅〈野草〉细读》
211、孙柏:克拉考尔的“羊皮书”——蒙太奇、现实与历史书写——重读《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213、何旻:机械复制时代的媒介拟古——周氏兄弟与新文学毛边本的塑成
216、罗岗:“当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之争”——从加罗蒂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中译本谈起
224、陈漱渝、姜异新:《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
225、王升远:政治、情感与责任——如何看待近代日本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
226、孟繁华:陈福民散文集《北纬四十度》——浪漫和抒情的历史再现
229、赵京华:社会革命与亚洲改造的大视野——尾崎秀实的现代中国论
235、杨国强:文化迁流中的“中国本位文化”意识——读陈寅恪先生
241、弋舟×贺嘉钰:商兑未宁·等光
242、张勐:中国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结构模式分析
251、洪子诚:“透明的还是污浊的?”——当代中国与南斯拉夫的文学关系
258、贺嘉钰:“换轨”之前与它指向的可能性——西川的油印诗集与他早期的诗
259、霍艳X徐刚: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关于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对话
263、季剑青:什么是“现代文学”的“现代”?
266、刘复生:七分《长津湖》,四分打给朝鲜战争
268、阎晶明:传统母题的现代书写——写在鲁迅《故乡》发表一百周年之际
269、2021诺贝尔文学奖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博西》《囚笼》(中译)
270、赵汀阳、张志强、吴飞、唐文明、先刚、杨立华: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从《历史·山水·渔樵》说起
274、李放春:瞿秋白与“领导权”的定名——Hegemony概念的中国革命旅程(1923—1927)
275、刘复生:70后爸爸去哪儿了?——观《我和我的父辈》有感
276、周伟驰:在经验的方寸里腾挪想象力——姜涛诗歌的“奥伏赫变”
277、袁筱一、毛尖、罗岗:我们如何对抗荒诞——谈《西西弗神话》
283、孟登迎:在时代隔膜中走进柳青的精神世界——从电影《柳青》的观众接受谈起
286、吴子枫:症状阅读、难题性与思想史研究——阿尔都塞的唯物主义阅读观及其启示
287、鲁太光 贺桂梅 祝东力等:在当代性视野中重估80年代
289、韦施伊:电玩游戏中的后人类情感 ——以《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为例
290、罗雅琳:“两个洪宣娇”——抗战时期太平天国历史剧中的性别难题
294、姚云帆:拉莫主义、修辞和暴力——论马洛《巴黎大屠杀》中的拉莫殉道场景
298、刘诗宇:文学全书,也许不必很长——评李敬泽《跑步集》
302、王钦:“意识”的终点与“自然”的起点——评《柄谷行人文学论集》
303、洪子诚:1964,我们知道的比莎士比亚少?——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304、张成:“国族影像”与“人的影像”的叠印——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艺术创新
307、陈晓明:鸿飞那复计东西——90年代以来的理论变化管窥
310、吴启讷:族群政治形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上)
311、米歇尔·柯罗 :景观、想象与文学地理——兼谈韦斯特法尔的“地理批评”(袁莉译)
313、袁先欣:“声”的类型学——《狂人日记》与鲁迅的语言观
315、刘大先:确定性的显隐 ——乡村叙述的嬗变与“三农”的再认识
317、路杨:经验、情理与真实——再论古元延安木刻的风格“转变”
319、斯炎伟: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潮流化”问题
321、董丽敏:青年、革命与社会主义治理探索——以《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为中心的考察
322、刘复生:国家锻造与新文艺的诞生——评贺桂梅“中国气派”论
323、陈卫 罗雅琳 王年军:《初心、红旗与新征程——新时代诗歌优秀作品选》评论小辑
324、沈杏培:百科体、知识腔与接受障碍——《应物兄》的“知识叙事”反思
328、马正锋:视野、理论与史料——张松建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评议
329、李松睿:寻找突然感动的瞬间——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学经典教育之我见
332、李玮:“世界之中国”的辩证——“鲁迅研究:世界视野与中国主体”学术工作坊综述
335、张旭东:走向当代中国文学批评阐释的再理论化——《美学与政治》中译版序
338、姜异新:浸润于暗夜而来——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之于《狂人日记》
339、吴俊:东西小说文本的美学——从《耳光响亮》到《回响》
340、申霞艳:从“读什么”到“怎么读”——纳博科夫的脊椎骨阅读法
345、王晓平:从历史的“文本化”到文本的“历史化”:“重写文学史”的反思和推进
346、吴俊:一本“导读‘而成的书——鲁迅生平简谱和文字传达
349、韩少功:且让我们相互记住,哪怕记不了太久
350、文艺批评2021年度书单
· 2021 影视目录 ·
(点击直达)
22、《科利奥兰纳斯 National Theatre Live: Coriolanus (2014)》
56、《Dylan Moran: Like, Totally》
或许你想看
● 文艺批评·元旦特刊 | 2017年度作者和关键词
●文艺批评 | 新春致读者
●文艺批评·特稿|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文艺批评 · 元旦特推 | 《心灵奇旅》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