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论写作:​吕本怀:现代诗写作中应该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以蒲秀彪短诗三首为例 (总1224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中外名人论写作





吕本怀,笔名清江暮雪,湖南省华容县人,六零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读诗以自娱,写诗为录世。



                     

现代诗写作中应该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以蒲秀彪短诗三首为例


吕本怀



一、真实与当下


真实是所有文学赖以存在的基础,诗歌也毫不例外,并且诗歌相比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对真实要求更高;即使诗在表达上运用了魔幻与荒诞,也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当下则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即使面对古典题材也必须具有当代思维,必须有现代人的质疑精神与批判意识;如属当代题材,那就更需具有当代思维,要能够在现实经验、生活细节、个体关注、人性探究等方面及物入心,并尽可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另外,真实与当下应该相辅相成。诗歌写作如果完全离开了当下,即使有一定层面的真实,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如某些人热衷于风花雪月,与千百年前的诗人看不出任何差别,再如有些人热衷于田园风光,所呈现的乡村还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此脱离当下基本不具备当下性的呈现,即使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个体与个别),也很难说具有了社会真实,更多只是个人臆想与意淫。蒲秀彪的这三首短诗,则能将真实与当下较好地统一起来。例如,母子情、父子情亘古便有,但他诗中的母子情、父子情显然有着鲜明的现代元素,那便是大家庭解体、老人与子女分居、年轻人纷纷离开土地被吸引到城市——《母亲如是说》《与父诗》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而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自然而然会有当下两代人生存理念的差异与隔膜。但必须指出的是,即使当下两代人间存在着差异与隔膜,即使这种差异再大,这种隔膜再深,母子情、父子情却依然蕴藏在字里行间,并未因这种差异、隔膜而被彻底割断。


作者如果完全离开当下大背景,那他的写作很难超越孟郊之《游子吟》,即使他所表达出的是真情实感,他也是亦步亦趋;如果作者将当下大背景下的父子情、母子情写得过淡,甚至不存在,那便违背了现实,即使当下有极少数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但这并不具备社会的普遍意义。因此,这两首诗里所呈现出的母子情、父子情便牢固建立在当下与真实的基础之上,既令人信服,还引发共鸣。



二、现象与本质


真实与当下,既可以体现在现象,也应该凸显于本质。作为一个诗人,既要做到在现象上具有真实性,更需在本质上尽可能去接近真实,以便让诗中的个体性尽可能具备群体性。


在《母亲如是说》中,诗人采取“劝”“说”交替的方式来推动情节(细节)发展,并以情节(细节)发展来凸显母亲个性与母子情感。诗人采取的“劝”“说”方式,显然具有表达上的个体特色,诗中母亲却在很大层面上可以作为中国式母亲的典型代表,尤其诗中所体现出的母子情感更具有普遍意义,全诗在写作中较好地达成了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而在《与父诗》中,现象、本质的统一则抵达了更高的层次。如果说《母亲如是说》还着重于呈现母亲这个人,那么《与父诗》则着重于凸显中国式父子关系,因有之前的细节作铺垫,“中国式父子/不见是牵挂/见面是孤独?”的结论可谓水到渠成,而这个结论于绝大多数中国父子而言,可以说概括得既准确又精辟!


倘若一首诗只有本质而没有现象,或只有现象而没有本质,都会令诗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主要依靠细节来呈现,本质则需诗人根据细节来加以提炼。正因如此,细节对于现代诗即十分重要,而如何通过细节准确而精辟地提炼与概括,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诗的品质。



三、情感与境界


就一首诗而言,情感存在是一种必然,完全没有情感的诗,即使存在也占例极少。


就情感而言,则既有程度的浓淡,更有境界的高低。如《说山道寺》,显然诗人对寺的情感较淡,对山的情感则较深,这从“很多次上东山/我都没有进入东山寺/只是在东山的小径/走走,看看/闻闻山中花草香/听听山中鸟鸣”能直接感受,“东山有多高/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东山寺/在东山顶上”,却似乎有着诗人对寺在山之上的不满,由这种不满读者可侧面了解到他面对山、寺态度的差异。


当然,说他对寺完全没一点情感也不真实,否则他就不会进寺。诗人之所以呈现这种浓淡对比,主要在于凸显出一种境界(品质),而这种境界又主要体现于问心无愧与无欲无求;他对自身境界(品质)的呈现具体而又集中地体现在第五段与第六段中。


依我看,在情感与境界中,境界更决定着一首诗的品质。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曾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一般而言,襟抱与学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只有具有一定襟抱与学识,才可能抵达一定境界,因此作为一个诗人,既需在襟抱方面不断历练、拓展,也应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增长自己的学识。


当然,人生境界还与“三观”相关。比如诗人对山、寺情感的浓淡,以及对众佛的不卑不亢,均体现出他具备了超越一般世俗的三观,或许正因这种超越,他才可能以一种较为超然的心态来“说山道寺”。



四、格式与语言


我一直以来都坚定不移地认定当代最好的诗歌格式是现代诗,而并非诗词曲赋等古体形式,唐诗宋词元曲等可以作为优秀文学遗产去仰望,而不宜去模仿;即使你模仿得再像,也难有太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关于这一点,早被文学史以及现当代古诗词写作所验证。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诗歌格式,有些格式即使再好,一旦过时就很难再焕发,正如汉服唐装老爷车都曾风行过,但很难想象此刻满大街都是汉服唐装,更难想象路上都行驶着老爷车。


语言与格式密不可分,现代诗当然要以现代语言为主,而现代口语最鲜活也最具生命力,因此现代诗的口语化应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并且最初现代诗便叫白话诗,而白话便是口语的另一种称谓。在此番曹伊之争里,即使某些人对口语诗大放厥词,但仔细检点,他自己所写的诗绝大部分都运用口语。当然,现代诗也不排除对传统语言的继承,但这种继承必须服从于创新,创新是诗歌不断发展的灵魂,继承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会重获生命力,否则便极有可能因陈腐而惨遭淘汰。我注意到著名诗人周瑟瑟最近一个发言,并且我很认同他的观点:“我听了上半场的发言,我想强调的是对待口语先锋诗歌的态度很重要,不管你以何种语言方式写作,如果你不尊重写作的异端,那你的观念就是保守落后的。”而逐渐式微的曹伊之争,曹营或许正好做了这种落后观念的代表,并且他们的语言行为方式显然具有极左倾向。


蒲秀彪的这三首短诗,从格式上看,是地道的现代诗,从表达上看,则是地道的口语诗。由这三首诗,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诗与口语化在呈现当下生活、表达现代意识时的方便、顺畅与透彻。



五、诗歌与生活


诗歌与生活在网络背景下越来越合二为一:一方面写诗的人越来越多,发表、评价也越来越即时;诗歌由于现代传播手段的加入,不再被精英独占而逐渐成为大众艺术。尽管有人对此忧心忡忡,但我以为大可不必:有大众作为基础,好诗更容易被更多人所接受,即使众声喧哗,也会冒出杰出诗人与顶尖诗歌,而真正的好诗人好诗歌,也根本无需担忧会被大众所遮蔽,因为最终的裁判是时间而非大众,陶渊明与杜甫,双双都是时间才最终让他们胜出。当然,诗歌的大众化肯定会带来诗歌的碎片化、段子化乃至口水化,这些不良现象应该反对,但往往可能反对无效,最终还得靠时间来净化,流行与不流行在今天有时就在一夜之间。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流行了不少时间,那便是“文学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前很少人去质疑它的正确性,但我以为文学要来源于生活是对的,却未必硬要去高于生活;也许文学与生活处在同一水平线,文学才能更好地去及物入心。诗歌作为文学体裁里最重要的一种,必须直面当下,尤其要直面苦难,真有痛感,有真痛感,没有痛感的诗很难说是真正的好诗;诗人作为文学大军里最重要的一员,不应立在云端,也不应藏在象牙塔,而应走进生活直面民生。诗歌必须直面当下,既由诗歌的现代性所决定,也为诗歌的受众所决定。于丹鸡汤曾风行一时,如今却时过境迁,谁也不再相信,这于诗人是一个极好的警示。在当下,一个不能真实呈现生活现象、揭示生活本质的诗人,即使曾有过辉煌,也一定会成昨日黄花。


此外,我以为作为一个诗人,其诗歌里的生活必须有自己在内,既要有自身参与感受,更需有独特判断思考;在诗歌写作中,诗人既要在小我里见大我,更需在大我里有小我,一味地小我或一味地大我,都难以达成诗歌与生活真正融合。


蒲秀彪的这三首诗,则让我见识到了诗歌与生活真正的融合,也让我感悟到小我大我究竟该怎样去结合。《母亲如是说》中,他更多地担任了一个记录者的角色,他只是在充分地还原母亲的本来面目,诗歌与生活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与父诗》中,他则更多充当着一个思考者,由自己与父亲的相处(当时与平时),揭示出中国式父子关系最普遍也最深刻的本质;而在《说山道寺》中,他更通过自己的行为,与当下的大多数人形成反衬,从而让人感受到当下的世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世道,当下的人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心。


现代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关系绝对不止这五组,但作为一篇读诗小随笔,就此打住。





名人名言:


      “一个诗人应该把自己隐藏在作品里,如同上帝把自己隐藏在万物中。

---福楼拜




理论园地与他评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谭五昌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谷禾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王俊才  王二  木心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温柔刀  陈朴  西川  张清华  莫言  老刀客  王春林  王春林  王恩荣  汤养宗  郁葱   梁志宏  白公智  李唱白  宋晓杰  宋晓杰  齐凤艳  王法  杨四平  吕本怀  吕本怀  吴思敬  汤养宗  行顺  余怒  张锐锋  段崇轩  郁葱  长安瘦马  罗振亚  黄亚洲  黄亚洲  黄亚洲  苗雨时  胡权权  聂权  王国伟  臧棣  臧棣  臧棣  贾平凹  流沙河  孟凡通  孟凡通  沈天鸿  大解  魏天无  魏天无  李不嫁  王恩荣  赖廷阶  徐敬亚  葛平  雷平阳  李泽慧  谢有顺  昌政  李曙白  殷龙龙  李犁  招小波  谷未黄  张远伦  刘庆邦  孔令剑  悦芳  三色堇  宝蘭  曹谁  霍俊明  阎连科  阎连科  葛水平  葛水平  马晓康  薄小凉  方方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燎原  韩庆成  张二棍  刘年  贾浅浅  李不嫁  大解  慕白  梁平  霍俊明  张执浩  朵渔  项见闻  项见闻  项见闻  李点  谢冕  温建生  雷霆  张建新  路也  王国伟  张炜  月色江河  梅尔  刘川  月牙儿  胡弦  白鹤林  峭岩  周广学  韩作荣  吴小虫  安琪  安琪  安琪   孙文波  余华  李少君  李海芳  朱光潜  霍俊明  水刃  戴望舒  欧阳江河  吴小虫  余光中  张二棍  周广学  林旭埜  刘年  东方樵夫  王恩荣  原野牧夫  任爱玲   孙夜  雷霆  霍俊明  王文海  东方樵夫  韩玉光  刘年  刘向东  韩玉光  招小波  刘向东  汤养宗  聂权  梁志宏  雷霆  曹谁  刘向东  呆瓜  郭卿  林白  原野牧夫  石头  吴小虫  张作梗  张作梗  张作梗  蒲小林  王恩荣  金汝平  悦芳  王恩荣  金汝平  李小雨  刘向东  潇潇  月色江河  孔令剑  张作梗  金汝平  张二棍  王恩荣  青山雪儿  唐晋  王恩荣  赵少琳  唐晋  曹谁  雷霆  顾城  唐晋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任爱玲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韩玉光  燕南飞  梁志宏  王俊才  李海芳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七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七告读者书(总1073期)(2020 持续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诗眼睛||七夕爱情诗专辑:余光中\朱湘\洛夫\食指\海子等一百首献给七夕节的现代诗精选, 情到深处便是诗!(总890期)

 诗眼睛||中秋节专辑:胡弦\臧棣\车前子\陈先发\雷平阳\大解\刘川等一百诗人写中秋月亮的现代诗歌精选,(总926期)

 汉诗三百首 || 《汉诗三百首》2019卷目录 (新年特刊)

 诗眼睛||快讯:《2019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由台湾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总1036期)

 诗眼睛||快讯:《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0卷)诗歌年选目录 (校正版)(总1037期)

 诗眼睛||下雪诗专辑:欧阳江河/王小妮/李少君/胡弦/李犁/西渡/商震/娜夜等一百首关于下雪的现代诗精选(总1054期)

● 诗眼睛||清明节专辑:席慕蓉\叶延滨\黄亚洲\梁志宏\龚学敏\李犁\潇潇等87首清明节现代诗歌精选,(总1077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