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见》(连载24)(总982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李犁:本名李玉生。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写作诗歌和评论。2008年重新写作,评论多于诗歌。出版诗集《大风》《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烹诗》《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有若干诗歌与评论作品获全国和省政府奖。任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辽宁新诗学会副会长、《深圳诗刊》执行主编,《猛犸象诗刊》特约主编。




诗之见

(诗歌现场之我见) 


 


 

新世纪诗歌:第三次回归

回顾:诗歌在回归中前行


新世纪十年是中国诗歌折腾得最激荡但最终复位的十年。

复位即回归。回归诗歌品质和本源,这是诗歌经过很长时间的出位和各种出击后重新找到的方向和出路。但是回归不是复辟,虽然诗歌的本质被重新认可,但是诗歌的气质已发生了变化。诗人们永远在求新求变之中。如果用河流来比喻诗歌,那么最好的诗歌永远是河水最前沿那部分。而前沿是流动的,一旦停顿就意味着平庸和落后。而时间就是一条河流,时间里的诗歌最好的永远在当下,更好的在未来。所以新世纪十年的诗歌,是史上最好的。当然我说的是诗歌本体和文本,剔除意识形态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这十年中的一般作品和上个世纪各个时代相比都明显的优秀。这就是这看似混乱无序甚至失衡的十年诗歌的成就,诗歌也经过十年的动荡终于走上了回归之路。

说来有趣,当诗歌写作每每陷入僵局和偏离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集团写作现象,来给诗歌解套和复位,形成集体的突围并把诗歌拉回到诗歌本质上来。但这种现象也同时带来一些负效应。

从时间上看好像真的大致十年一个轮回。八十年代是朦胧诗使诗歌摆脱虚假和正统,在回归以人为本的诗歌精神的同时,也确立诗就是诗的写作原则。我们可以把这个视为诗歌的第一次回归。但是,朦胧诗在把诗歌语言变得精粹陡峭的同时也把诗歌带入到语言的迷宫,诗境也从朦胧变成漆黑一团。诗歌从抒情变成了智力测试。九十年代的诗歌写作基本就是智力的竞赛。看谁把诗歌语言嫁接得更神更玄。这样的写作无疑是苍白的,因为人的心灵已经被掩埋在语言的金碧辉煌里。


所以九十年代末期诗歌已经窄到死胡同里。这时民间写作像一群野狼闯了进来。当时的诗坛像一座修道院,诗歌就是脸色苍白严肃得有点肃穆的修女,让人敬畏但不能亲近。是他们的写作让诗歌回到了生活,让诗歌有了血色和笑容,诗歌重新冒出了人间烟火。同时启示我们诗歌不只是在遣词造句上死磕,诗歌就是行动,就是生命。但民间写作的矫枉过正也带来诗歌写作的负效应。譬如有些诗歌太随便,邋遢,还有回避写作难度以及非诗化等等。我个人把民间写作的作用视为诗歌的第二次回归


那么第三次回归在哪呢?第三次回归没有明显的集团写作的现象,是悄无声息的,像润物细无声,一切在悄悄慢慢地改变着。可能是诗歌机体的自身调整和演变,当民间写作的变化带来了变异,口语变成了口水,叙事变成了流水账,人们开始怀念诗歌的美和梦想,甚至怀念九十年代对诗歌语言的打磨和淘洗。于是诗人们的写作在有意无意地向诗歌的本体回归。但这次的回归屏蔽了智力写作和民间写作的负效应,同时又吸吮了这些现象中好的优秀的部分。所以回归的写作扎实有力,并且有美和境界。这样的写作由新世纪前几年的零零散散,到2007——2008年开始成规模,并越来越清晰和明确。逐渐形成诗歌回归故乡回归本源之势。

 

现场:诗歌的三个“不是”与三个“是”


在梳理十年诗歌脉络中,有个问题不请自来,那就是在当前还依然不清晰的诗坛环境中,要澄清哪些问题?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衡量诗歌有没有客观标准?诗歌在回归中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

笔者就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个人的想法。首先要澄清的是大家对诗歌理解上的三个偏差和误区。

 

一 诗歌不是宗教


这主要是说诗歌不是迷信不是绝尘更不是唯一。的确,诗歌中的境界理想崇高都可以理解成神。同时诗歌要表现不可言说的内心,还有人的超然性,直觉等等都带来了诗歌的神秘性,但这只能说作为文学的诗歌具有神性的色彩。但诗歌确实不是能够统摄万物的宗教,更不是让我们顶礼膜拜牺牲肉体已达到灵魂羽化的神,像基督和释迦牟尼那样。你可以像信仰宗教一样对诗歌保持一种虔诚和敬畏,但不能像对待宗教一样把诗歌神秘化绝对化权威化。诗歌是宗教了,那么首先诗人就是替神在说话,神的话大而无边,飘飘忽忽,其结局就是神神秘秘,不知所云。其次诗歌是宗教,那么诗人就是对神说话,人膜拜神时不能说俗世俗语,一定要念叨经文。而经文也不是人所能一下子听懂的。不论是说神的话还是对神表达,所讲的都一定保持绝对的神圣和清洁,不能有一丝杂念和红尘。这就导致了诗歌的苍白和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我们看有些诗歌疯疯癫癫,不着边际。


诗歌具有神性但不是供养的神,诗歌有哲学意味但不是哲学更不是玄学。我强调诗歌不是宗教,就是让诗歌回到人间,不要把诗歌弄得神乎其神,必须清楚诗歌仅仅是一种文学样式,是我们想哭想笑,想倾诉爱恨情仇的一个载体和方式。同时也表明我们诗人也是想爱想恨的普通人,我们写的诗就是我们要说的平常话,不过是比一般的话更清晰更准确更深刻更动听。所以诗人首先确定你是人,你要说人能听懂的人话,不要说神神叨叨的神话。神话说不好就变成了鬼话。

 

二 诗歌不是智力竞赛


这也是有人把诗歌弄得神乎其神另一个特征。诗贵创新,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于是有些诗人为了新奇和神来之笔就对语言进行神奇的嫁接。譬如:“我把文字像苍蝇一样拍在白纸上/南山上的梅花就开了。”还有:“冬天吃了阿司匹林就下山了/有皱纹象鸟在我的额头啾啾着。”这种比喻确实很神奇,但是作者要表达什么呢?的确诗歌是对人心智的考验,是检验人智力的探测器。朱光潜也在《诗论》谈到诗歌起源时,说其中两个来源就是隐和文字游戏,隐即谜语,文字游戏就是文字组合时引起的心智上的乐趣。但是诗歌毕竟从这些游戏中脱胎换骨成为承载我们情感和思想的独立文体。同时朱光潜又强调谜语是为了隐藏真相引起我们寻找的兴趣,而文字游戏也是让我们感受文字背后的趣味性。两者都强调趣味,有趣味就有情感,就不是纯粹的文字排列。像前面我说的那两个例子,完全是比谁更能花样翻新,没有情感也没有思想,是一种纯物理的智力竞赛,比谁的智力更高,这就走出了文学的范畴,成为一种科学实验。


诗歌是情与思的艺术,离开心灵的写作就是离开了诗歌本体。所以不论是对心智的检验,还是对语言的打磨和淘洗都要有情感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做基础。这种没有心灵腌制的智力竞技是对诗歌一种伤害,或者只能是诗歌写作前期的纯语言以及想象力的练习。它不是诗歌的神化和深化,只能使诗歌变得更神经。这样的诗人应该吃点阿司匹林,让自己退烧,否则会烧得更加胡说八道。

 

三 诗歌不是俚语和游戏


这是文字游戏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口语诗歌出位了的表现。其实口语和叙事性诗歌更难。因为看似平淡和随意,其实是有情节即事件的发轫与转折寓含其中,也有一种节奏和意义在与叙事相呼应。而不论哪一种诗歌方法都要有发现和创造。现成的民间俚语缺乏独创性,仿制的俚语更没有,而那些客观化的叙事不但没有创造,更失去了诗歌的品质。譬如:“树上两个猴/地上一个猴/打掉一个猴/还剩几个猴”。这能叫诗歌吗?还有:“南面来个人/北面来个人/南面的向北走去/北面的向南走去”。也许我智商太低,我怎么也发现不了里面的诗意。人家也说了,拒绝诗意。但是你不要诗意你还把它叫诗歌干嘛?


口语诗歌一定要坚持它最初的粗砺、鲜活、有趣和反讽,还有叙事中的机巧和暗藏杀机,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然的亮剑击中。否则口语就变成了口水,叙事就变成了废话甚至屁话。


朱光潜论诗歌三个起源的另一个起源就是谐,就是说笑话或曰诙谐和调侃。这可能是口语和叙事诗歌的理论根源了。但是既然是笑话和诙谐就有玄机,就有要抖的包袱,就要有事件背后的起承转合。这类似流行的小品,口语和叙事的诗歌就是诗歌小品。更重要的要有锋芒,就是尖锐的思想,这就像炸药,在看似稀松平常的表述中突然有炸药点燃。没有这些坚硬的东西挺起,一切俚语和口语游戏都不能以诗歌命名。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新世纪诗歌十年中需要澄清的三个误区。下面我谈谈当下诗歌回归的三个可以肯定的特点,或者说是我认为好诗歌的三个标准。

 

一 诗歌是良知


诗人历来是大地的良心,替公民代言,对世界发言,关心别人的命运,把更多的情感给予与自己不相干的事物和存在,这是诗人鲜明的立场。但当下很多作品是非不清,美丑不分,或者对正义冷漠含糊,对重大事件漠不关心。重提良知,就是恢复和重申诗歌的道德和诗人的责任。诗人要坚持诗歌的批判精神,对假丑恶零容忍,要直接尖锐深刻地介入现实,反映现实。同时诗歌也要启蒙人性,开掘愚昧,唤醒沉睡的善与美。对自然的敬畏,对弱者的同情,对热爱的拥抱,以及对真理悲悯温暖自由理想的呼唤,都是诗歌良知的复活和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诗人永远是先知更是先驱。


二 诗歌是仰望


我说的仰望是指诗歌要有境界,它包括美和理想。诗歌必须要平俗而带来仰望。当下诗坛沉湎琐屑,讥讽崇高,境界和美被迫退场。怎么恢复诗歌原来的博大和崇高还有美和理想,无疑是一场战争。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需要精神上的洗礼,并把高处定为自己的方向。施勒格尔说:谁心中有了神(泛指理想),谁才有资格谈论诗。这就要求诗人必须心中有境界,才能写出类似神的品格的诗歌。在有境界的诗歌中,诗人不因现实的苦难和丑陋而慷慨激昂或悲观失望,而把美爱自由作为诗歌的永恒追求同时努力展现诗歌本体的魅力和人的行为的美。

 

三 诗歌是技术


诗歌必须向难度挑战,在技术上不间断地探索。技术是生产力,推动着诗歌向更高更新迈进。古往今来,诗人们的体验、情绪和感受、本质没有改变,但是诗歌的方法和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诗歌比其他体裁的文学样式更经常地带给我们兴奋和惊喜,这就是诗歌在前进中对自身技术方法的不断地探索和挖掘使然。


所以技术带来了内容的变化,甚至意境的深化。现在很多诗人和评论者羞于谈技术,经常使用一些哲学和美学上的概念来统摄诗歌,从而把诗歌分析变得大而空。其实诗歌就是修辞学,怎么把修辞方法化作写作者自身的一种习惯和素养,从而不是刻意和强迫而是一种自然自在不留痕迹地运用技术才是诗人们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对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的几个提纲挈领似的看法。愿给更多的同行提供一个深入思考的入口,不论是批判的靶子或者是探索的起点



李犁《烹诗》

1、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目录与开篇》(连载1)(总689期)

2、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开火》(连载2)(总695期)

3、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情火》(连载3)(总701期)

4、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静火》(连载4)(总716期)

5、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旧火》(连载5)(总727期)

6、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失火》(连载6)(总741期)

7、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本火》(连载7)(总747期)

8、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术.开术》(连载8)(总762期)

9、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造术》(连载9)(总775期)

10、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素术》(连载10)(总794期)

11、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直术》(连载11)(总812期)

12、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拓术》(连载12)(总837期)

13、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戏术》(连载13)(总850期)

14、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味.开味.情味》(连载14)(总869期)

15、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味.意味》(连载15)(总899期)

16、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味.况味》(连载16)(总917期)

17、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味.禅味》(连载17)(总920期)

18、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境.开境》(连载18)(总928期)

19、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境.超境》(连载19)(总935期)

20、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境.志境》(连载20)(总946期)

21、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境.真境》(连载21)(总949期)

22、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境.璞境》(连载22)(总961期)

23、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烹诗.诗之境.智境》(连载23)(总970期)


(正在添加中......)


李犁的诗想:

1、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先生的诗想(总686期)

2、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大爱大我大动——关于现实精神诗歌与诗人的几个思考(总684期)

3、诗眼睛||论写作:李犁《当下诗坛最缺乏和最需要的有哪些》(总610期)

4、诗眼睛||理论园地:李犁:以大声音守护诗性的世界(总820期)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王恩荣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温柔刀  陈朴  西川  西川  张执浩  张清华  张清华  莫言  老刀客  王春林  王春林  昌政  昌政  王恩荣  汤养宗  汤养宗  郁葱   梁志宏  白公智  李唱白  静铃音  宋晓杰  宋晓杰  王法  杨四平  吕本怀  吕本怀  吴思敬  汤养宗  张执浩  行顺  余怒  张锐锋  段崇轩  郁葱  长安瘦马  罗振亚  黄亚洲  黄亚洲  黄亚洲  苗雨时  苗雨时  胡权权  李犁  聂权  聂权  王国伟  王恩荣  臧棣  臧棣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六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六告读者书(总977期)(2017.3-2019.12 持续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诗眼睛||七夕爱情诗专辑:余光中\朱湘\洛夫\食指\海子等一百首献给七夕节的现代诗精选, 情到深处便是诗!(总890期)

 诗眼睛||中秋节专辑:胡弦\臧棣\车前子\陈先发\雷平阳\大解\刘川等一百诗人写中秋月亮的现代诗歌精选,(总926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