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在这个贫乏的时代里做一位诗人就意味着:在吟咏中去探索隐去的神的踪迹。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能够在世界黑暗的时刻道出神圣。”
---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序》
昌政,全名詹昌政,主编《诗三明年度诗选》(五部)、《三明诗群》、《三明诗选》,著有《昌政说诗》《昌政诗选》。有诗获省级奖、入多种选本。福建省作协会员。
现代诗如何有意味地显示?
昌政
视角
许多人宣称自己在写纯诗,即独立表达个人的见识、情感,不媚时俗。写诗当然要独创,问题是如果写得太实、太虚,意味索然,纯有何用?“现代诗是有意味的显示”(蔡其矫语),既要显示,又要有意味,在这虚实之间,如何有个性地表达独特的发现?视角很重要。请读大卫的《栅栏》:
谁说那是栅栏呢
分明是青草
拱出了地平线
谁说那是地平线呢
分明是波浪
遇见了闪电
谁说那是闪电呢
分明是有人走着走着
就消失于人间
谁说那是人间呢
分明是月光
在风中孤悬
诗人触目的是一道青草伴生的栅栏,此景常见。诗人想必觉察:栅栏屡屡修理,但栅栏间的野草岁岁独自返青。所以,放大了时空去看,“谁说那是栅栏呢/分明是青草/拱出了 地平线”,以此视角观察,地平线、闪电、人间,也都和有形的栅栏一样虚空,天地间唯余月光在风中孤悬——这无形的栅栏,一派静寂。
独特的视角发现了富有禅意的生命意识:栅栏阻止不了青草拱出地平线,而更深的觉悟在于大时空中苍茫的宿命感。全诗四节,以顶针的方式一气呵成,简洁,生动。若以“诗品”论,可谓“空灵”。
巧合
当下有些诗类似将散文分行排列,尽管为了争取读者,添加情节,如段子,如小故事,但写得太实,与诗无关。诗要弹跳起来,脱离散文进入诗意空间,在虚实之间飞翔。弹跳术有多种,“巧合”常用,所谓无巧不成书。孙晓杰的《旅人》正是以巧合取胜:
列车在黑夜里穿行
一个睡在下铺
沉默的人,忽然翻身侧卧
将一张微亮的纸片
凑向车厢里昏昏欲睡的夜灯
他用记忆之手
写下一堆不眠的文字
整个黑夜都不知道他写了些什么
但在他收起笔尖的一刻
列车似乎发生了倾斜
并且剧烈地
晃动了一下!
前五行,只是素描,除了简洁、质感和优美的节奏,并无诗意。接着三行,进入了虚实之间,虽然“整个黑夜都不知道他写了些什么”,但让前五行的场景显得神秘,从而透露出严峻的意味。诗写至此,或转向揣测、暗示、映衬、纵深、独白……总之,大多重视意义的提升。
但孙诗人创新,继续素描,以意象思维:收起笔尖的一刻,列车晃动了一下。这是巧合。巧合就有诗意吗?当然不一定,但诗人加入了一点主观意识:“列车似乎发生了倾斜”,意味就深长了:摸黑侧卧书写,内容何其沉重,不然,何至于收笔时列车随之倾斜,晃动了一下?于是,黑夜、下铺、翻身、微亮、昏昏欲睡、不眠的文字,通通产生了有意味的关联,诗意饱满,让人思考:那个“沉默的人”是谁?谁是时代列车上伟大的书写者?
精心择取、打磨,让巧合产生意味,也就产生了诗。
顺拈
写诗有妙手偶得的现象,不着力也新鲜。比如日落景象,古今多少人为之赋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孔孚的《大漠落日》只有两行两个字:“圆/寂”;台湾诗人向明笔下马尼拉湾来不及呼痛的落日,是“壮烈的一种结束”。而张二棍的《太阳落山了》似乎是顺手拈来:
无山可落时
就落水,落地平线
落棚户区,落垃圾堆
我还见过 它静静落在
火葬场的烟囱后面
落日真谦逊啊
它从不对你我的人间
挑三拣四
从“太阳落山了”,到“无山可落时/就落水”,是灵机一动的顺拈,这需要洒脱的气质和圆融的态度。心不纠结,气就飞扬,以“落”为媒,引出一种人生态度:谦逊。赞赏之意尽在其中。
当然,诗人还可让日一直落下去,以便“按行数计算稿酬”,但是,二棍一发现“落日真谦逊啊”,就止笔了,故而诗意能像落日一样饱满。
留白
诗忌写满,尤其忌像说明书,把个道理说透。诗不讲理,它只诱人感悟。诗说出的部分,只是用来点拨、刺激读者去发现诗人所含蓄的部分,诚如古人所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诗人藏起了多少?他自己也说不定,要靠读者参与再创造。一首诗的审美价值有多大,就看它暗示出的诗意空间有多大,这也叫作留白,陈小三的《天梯》是个范例,仅四行:
在西藏,山脚的石头上画着天梯
你仰望的山顶上
画着一朵云
那是梯子的最后一步台阶
山脚的石头上为什么画着梯子?不管是有意或无意,诗人都不关心,但它毕竟触动了诗人的灵感,由梯子想到了天梯、云梯,于是,一首诗就酝酿而成了。
“在西藏”,暗示着:这是世上最高的地方;“仰望”,暗示西藏的这座山极高。山顶上“画着一朵云”,是“诗家语”,由石头上的画拈连而来的,说它是“梯子的最后一步台阶”,故作轻松语,似易实难,想到天梯的最后一步竟然登不了,天仍够不着,能不仰天长叹:天何深广,人何渺茫!
企望是人之大欲,但是谁肯相信:天是够不着的!
反讽两例
劫
拓夫
算命先生说
你在三十岁那年
有过一劫
我回忆了一下
那年秋天
在张家界
我遇到一场雨
诗在直叙中,幽了一默,故有反讽的意趣。如果把“雨”改为“车祸”或“凶杀”,就索然无味了。诗忌平实,高手惯于平中见峭。拓夫的《北京的雨》,也具强烈的反讽意味,一喻成诗,生动、形象:
有点像
大人物讲话
开始几滴相当于
“同志们”
紧接着就是
雷鸣般的掌声
经久不息
城北村的菩萨
梅花驿
菩萨住在城北村的
一间农舍
低矮,破旧
她一早就出门了
柴门紧闭,小院子野花漫开
无端地想到:把“普萨”二字换成“阿婆”,如何?农舍矮、破,但野花满院,能在这里生活的人,只能是“普萨”——修成佛了。那么,“她一早就出门了”,乞食,还是渡人?素净的文字,生动的画面,诗意盎然,平添了人世的羞惭。梅花驿善于素描,以悄然转换的角色,让诗意的空间骤然扩大,触及人心而不动声色。比如他的《在古山寨》,以“大碗喝酒的游客”的错觉,将古山寨的风吹草动写得如此惊心:
秋天的野草
比夏天的野草
长得更高了
风一吹
野草和野草撞在一起
哗哗作响
聚义厅里
大碗喝酒的游客
还以为
是满山的刀子
互相拚杀
在诗的花园里流连
——读《昌政说诗》
陈华平
有些书一看就喜欢,就如这本友人送的《昌政说诗》。
我首先喜欢它的封面。简洁,素雅,很合我人到中年的淡泊心境。尤喜封面左边的一小幅水墨莲花图,一片半卷的墨色叶衬着一枝袅娜的开花莲,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一本诗歌杂志读过的昌政先生的诗《莲》。二十多年前,我正年轻,是爱诗的黄金年龄——哪个少年没有做过诗的梦呢?《莲》的意境很美——淡淡的忧伤的美,有戴望舒《雨巷》、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味道,我至今没忘,忍不住抄在这里:“你说,秋天是一纸短笺,/寄达时难免心寒,/难免放弃曾经的灿烂。//但你匆匆展览了初衷,/比阳光柔软,缭绕江南/且如叮咛,让远行者一律转回脸。//曾经舒展。正是纤纤之手,/握住的总是嫣然。/总是一首诗。一片月。一只/摇摇晃晃似醉非醉的船://秋天。秋天无非伤感?”
我读书有个习惯,对喜欢的书,先是从前往后读,然后从后往前读,也不一口气读完,而是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因此读得很慢。就象读这本书,自去年夏天友人购了送给我,我就开始读,一直读到现在,仍在读。
这是一本诗人写的谈诗的书,好读、耐读。昌政先生写有大量的好诗,有写诗的切身体验,谈诗不“隔靴搔痒”,往往简明扼要、一语道破。比如评范方的《无题》(春就是这样/挤宽两岸//惊涛四起/我听到体内有泪珠响过):“挤宽”二字,将春水泛滥表现得生动形象,然后迅速转向内省,以“泪珠”二字暗示惊涛拍岸的人生际遇,可谓精警。昌政先生很少用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评诗,比如评阿满诗集《秋夜小唱》:“如同小夜曲,柔美,纯情,抚慰着心灵,轻轻地”。点评文字如诗一般!类似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这本书厚实,近400页,收录《诗品读》30篇、《诗视角》2篇、《诗修改》3篇、《诗解析》7篇、《诗语禅》2篇、《诗创作》14篇、《诗小品》130则、《诗样本》10篇。读着它,我仿佛走进诗的花园。书中一首首精选的小诗,是花园中一朵朵盛开的花;昌政先生就象花园里一位充满灵气、学养深厚的园丁,引导读者在每一朵花前驻足、欣赏、流连。
书的开篇是“一瞥成诗”,仿佛一进这座花园,一瞥就是一朵花,那是黑陶的《绿昼•旧布》:“角落。灰尘的桌。/被随意的手扔成这个姿势。/像一位历经坎坷的老人,/居住在沉默屋里。/散乱的花朵,也许曾经辉煌、容颜逼人。/只是已经退色。/就象母亲的针脚,原来很直,/如今却歪歪扭扭。/我看着你。独自一人。/窗外的冷雨,/敲打或迸溅,湿了蓝幕。”这朵花(这首诗)的美妙之处在哪?正在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际,园丁一语道破:“前两行写实,然而因精心择选了细节,极具张力,便于诗意的触发。接着,以两个比喻,表达了沧桑的滋味:前者写境,后者写人,交错着写出了人的一生。由于具象为母亲,便有思亲的情怀。‘我看着你。独自一人。’想到那只‘随意的手’,把自己扔成今夜的‘这个姿势’,顿感尘世苍茫。”昌政先生的解读,让人感到“优秀的诗歌总是弥漫着人生的况味”,真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诗人说诗,说的其实是一种诗观。昌政先生在《写诗是一种修行》中写道,写诗类似参禅,是心灵自疗的拓扑术。诗人也有权写“无用”的事物,比如“美”。由此读诗,就能读出更多的趣味。在《优秀的诗歌里总是弥漫着人生的况味》中又一次写道,写诗类似参禅,是对内心的抚慰。诗主要是通过触动、感化心灵而改良气质、素养。对此,我深以为然。我也觉得,写诗与读诗,不必都追求所谓的有用。就如花园里的花朵,只管盛开,只管展示美就足矣;赏花者,只管感受花带来的美就足矣。其实,对美的欣赏也是对情操的陶冶,也是“无用”中的“有用”。
昌政先生在书中专门就诗语禅写了两长篇,在评也牛的禅诗时写道,禅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态度,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诗的一种思维方式。禅修的目的是达到心灵的安宁,是换个角度看人生,达观,从容,坚韧,对渺小者敬重,对天地万物敬畏。这种诗观激起我深深的共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生。
这本书不但教人赏诗,而且教人作诗的技巧。就如同在花园里流连久了,恰好园里有种花的工具,又有园丁指导,手就忍不住痒痒,也想找块地方种几枝。只可惜,自己缺少这方面的才气。那就做一个赏花者也好。
园游完,哪一枝花最让我印象深刻?掩卷而思,哪一首诗、哪一段解读最让我难忘?想想,要算巫嘎的《怀君属秋夜——答某某》:“这三个月睡觉,我基本躺在山东省/昨日,节气处暑//以上两事第二事明了/第一事其实也说得清,即:人生如寄,山东山西”,对这首不象诗的好诗,昌政先生的品读层层入理、精辟透彻,令我难忘。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所爱,都能从中受益——读诗的会更爱读诗,写诗的会写得更好。既不读诗也不写诗的人读读这本书也会有收获,就象走进一座花园,每个人都会得到美的愉悦。
(刊于《三明日报·读书》2018.4.20)
诗人表达的总是偏见
昌政
口语
有人不屑以口语写诗,认为浅薄、粗俚。其实,口语入诗、词,古已有之。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在当时,堪称“口语词”。现代人用现代语言写诗,书面的、口语的,无不可。纪开芹的《鸟是快乐的》,可读:
鸟一定是快乐的
它们轻盈,想飞就飞起来
我不行
太重。想飞
可许多东西拽着我
新鲜、活泼,看似清浅,却因一句“太重”的言外之意而显深沉。优秀的口语诗并不在于出段子,而在于“浅出”时有“深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何其浅,但又何其鼓舞人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不鲜活,耐人寻味。
口语诗,或许是对书面语过度修饰的反抗?一派清爽。
禅意
现代禅诗常被误解,以为是学和尚、尼姑之类写佛教内容的诗,甚至敬告说:当心,危险!这属无知。禅与生活不矛盾,禅就在当下的生活中,人生适意近乎禅。禅诗表达禅意,其实也是表达诗的意趣,车前子的《小读物(湖边听水篇)》,仅只两行,却曲折幽深——
湖边听水,睡成一片浪。
偏要睡成船的样子,它就沉沦。
诗人在湖边听水,浮想:船会沉,浪却总在水面起伏;既为水,做浪是自然的,做船是刻意的,免不了自讨没趣。当他写诗,以 一个“睡”字将人、浪、船三者联在了一起,成浪或成船,是水的选择,也关乎人生的自省、觉悟。全诗含蓄、圆融。
鲁藜写过《泥土》,也是关于选择,但语言修辞大异其趣,各有读者群——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脱俗
古人云:陈言务去。诗的脱俗,陈了要脱去用旧了的语词,也要避免人皆有之的俗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表达的总是偏见,与世俗格格不入。人云亦云,不是诗。面对平铺的江面,当然可以写其辽阔,但胡弦却换个时空,写《下游》:
江水平静,宽阔,
不愿跟随我们一起回忆,也不愿
激发任何想象。
它在落日下远去,
像另有一个需要奔赴的故乡。
全诗五行,实景有二:江水平静,宽阔,它在落日下远去。这是常见之景,了无诗意,的确无法激发任何想象。但在此抑之后,以一个尖新的比喻,将诗写活了:大江也是游子。让人想到:世上万物,都在还乡。始与终,生与灭,来与去……只有脱俗的诗,才能激发更多的想象。
写作无非是发呆
——读萧贵有《通心草》札记
昌政
写作是读书人的一种生活。其实是发呆——好听点叫沉思,然后自言自语,唠叨些见闻,让人听了一惊:原来如此!古人很敬重写作,称之为“立言”,与人生的“立功”、“ 立德”并提。萧贵有也很看重,发了一阵子呆,将作品结集出版,取名《通心草》,予人启智、通灵之思。
贵有的散文写作属于有感而发,偶尔记之,取材多为身边事物、当下体验和行踪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朴素的人文精神,充满悲悯的情怀。这种诚挚的表达,让他的文字显得温暖,仿佛邻里之间叙说家常,又像亲朋好友灯下把盏。在他的自言自语里,我们能听见怦然的心跳和岁月的剥落。
他的散文注重细节的捕捉。细节是文学的细胞和底蕴,博客的写作繁荣了文学的创作,但是,没有细节的支撑,也让许多文章流于平泛。小说界有句行话:故事好编,细节难寻。可见细节的重要。贵有虽然未经文学训练,但他可贵的是有着对细节的敏感。在《父亲》一文,几兄弟拉家带口回老家过年,一向紧闭的门枢转出久违的声响,他发现:“穿梭于弄堂之间那群足足有二十多只的大小猫咪在四处逃窜,不时用无奈和敌意的眼光注视我们。”这种惊动是暂时的,七天假期结束,兄弟们叽叽喳喳要回城去了,背后留下老父亲孤单的身影。由于忘了手机,我折身回家去取,推门看见:“父亲蹲在大院中央,围在他身边的是前些天被我们强行赶走的猫咪”,父亲在用我们带去的食品喂猫!边喂,嘴里边叫着兄弟们的乳名:阿大、阿二、阿三……父亲的孤寂境况跃然纸上,人子的悲悯之情直击人心。
这样的细节以一当十,可以生动地表达更为丰富的意蕴。《长兄如父》写长兄的强势,从小到大都如父威严 ,拍板、操持着家中大事,甚至主导了自己人生的种种选择,让自己产生抗拒感与敬畏心。终于有一天——长兄语气平和地说:“下辈子我们再作兄弟时,你当长兄,我当你小弟?”我习惯地应许“好,哥听你的!”——一句“哥听你的”,百般滋味尽在其中,兄弟深情让人流泪。
贵有的散文感情诚挚,富于悲悯。他喜欢记录人生的感悟,无论是《品味孤独》、《感悟红尘》,还是对《本真》和《有一种情感》的思索,笔触都纤细地探入内心深处,从中“细细地数落淡漠下隐藏得很深的那些渴望和寂寞”,告诉自己,“生命里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呵,无论他陪你走过多远,请在注定分离的时候,好好说一声再见,从此,你是你,我是我”,“含笑走过那平淡的过去”,“为生命喝彩,为本真加油”。这种写作,是人生的自我反省和觉悟,也是心理的自我疏导与修复。
更深沉的情感是悲悯。他在《对生命的敬畏》里讲述了一次人与鼠的遭遇。老鼠入室,咬了女儿小布袋熊的耳朵,引发了一场人鼠之战,生活大乱。几经周折,全不凑效,女儿让步了:只要能和平相处,“那也就算了”。而我最后一搏:紧闭窗门,困它!连续七天在客厅打地铺之后,鼠在门边饿得全身颤抖,无力逃走。女儿见了喊:“奶奶别打了,放它走!”而棍已落,鼠终毙命,全家竟无胜利者的自豪感。当在棉鞋里发现了一窝刚出生不久的小老鼠,他们决定:放生。还送上小布袋熊,把死鼠埋了。但他难以拂去悲伤和负罪感:“它无非是借用我们家这个空间一下,作为繁衍后代的场所,何罪之有?自然和自在之物本来就是为全部生灵所共有,难道这个世界仅仅属于我们人类?”这种慈悲是形而上的,对心灵的成长有着丰富的营养。
贵有的散文富有诗意。《我愿是一条小鱼》,从“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起笔,思索爱的真谛,竟然从七秒中领悟爱的持久之术:“可以爱你七秒,七秒之后我又爱上了你,就像一种叫‘亲嘴的鱼’,刚刚亲过又忘记了,于是就整天整夜、没完没了地亲下去。我想用这种方式爱你一辈子,比那海誓山盟更为有效,生活的光景也更为精彩与特别。”他的语言也多诗情浓郁、意趣盎然,诸如:“光阴为桨,渡我去彼岸,别去担心此岸的繁华如花我是否会留恋,只是陌上如烟的红尘里,谁,是那个摆渡的人?”或者如:“回想从前,你丫头一个;幻想未来,你还是一个丫头……”这样的句子都是妙曼的,有着青春律动的节拍。
萧贵有的写作是随意的:读了作品,写评论;看了风景,写札记。这也好,因为没有作文的架势,也就行文轻松,出语自然。在我看来,写作应当成为读书人的一种生活,就像贵有这样,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记下来,假以时日,就成书了——那是灵魂的肖像!
为了风中摇曳的通心草,发呆吧,继续。
2013.11.6于沙溪之畔
孤独地享受着自己的飞行
昌政
郑文胜,永春人氏,三钢子弟,现在省城工作。因身体魁梧,自嘲“长得满满当当的”,笔名叫“阿满”。阿满写诗却秀气,尤以精短、灵巧见长。
某天,应诗友张传海之约,我和阿满一起去登大佑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下了山,我对屡毁屡建的铁瓦寺感兴趣,想着:“人类总是在前人的废墟上安放基座,企望建立更高更稳的纪念碑。”他却从登山体验中感悟了《山和醋》的关系:
山的高度
犹如一坛醋的度数
越高
越浓
下山后
两条腿
酸透了
这真是奇思妙想!此酸非彼酸啊,但诗何妨“无理而妙”?好诗总是鲜活,有创见,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中发现诗的意趣,并且巧妙地表达出来。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诗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有“意趣”也就够了——诗歌滋润心灵,不就在于会心一笑间吗?当我们读着他的《蝴蝶》:“夏天最后一只蝴蝶/飞过我的窗前//翩翩双翼/在阳光中翻动找寻//那些从前的时光/此刻静成一片午后的树林//一只蝴蝶/孤独地享受着/自己的飞行”,从柔美中感受淡淡的忧伤、执着的找寻,也感受到孤独、自由的力量,对那只享受着自己的飞行的蝴蝶产生敬意,仿佛面对圣洁、轰响的灵魂,禁不住打心眼里与它共鸣——我甚至于,把这只蝴蝶看作是阿满的自画像!
阿满每写一首诗,总要独出机抒,别出心裁。某年端午节,三明诗友同题写诗,纪念屈原。我记得,诗人萧春雷劝屈老夫子别再问天了,有事去问110,幽默风趣,有现代感。阿满写的是《棕子说明书》:
大米的一种多面体吃法
口味自选
吃的时候
要想起一个人
哪怕是故意的
也行
这个角度多么别致!若以诗艺论,是新潮的解构,消解了传统主题,将过节日与过日子等同,有怀古况味,更有享受当下的愉悦感。这样的诗,让人读了惊喜,产生评说的冲动。在我看来,诗人的价值不在于写了多少诗,而在于写出了什么诗,如果不能让读者的见识增添敏锐,那么,一首也是多余的。阿满的诗意往往也是禅意,这就让他的作品立意出奇,富有弹性,比如他的《午夜》:“花园里不知何时开了/几朵茉莉//她们的白裙/被露水打湿//却依旧手捧月光/轻舞低吟//总说夜色无边/往往美在眼前”,圆融、自在,最后一节有哲思理趣,却如盐在水,不着痕迹。
旅游是现代人的重要生活,诗写旅游,容易写成风景的“图说”,而若见不到人的性情,风景就只是面具。阿满显然保持了警惕,他善于联想,放纵一颗诗心发散思维,凭借灵机和心智,《在马背岩》写出了佳作:
高速公路像一条缰绳
我轻轻一牵
稳坐马背岩
成千上万绿叶的脸
掠过身边
仰首是天 俯首是阶
向天向天
在一个高度与另一个高度之间
马吃草
我休闲
“马吃草,我休闲”,这种悠然自得纯属遐思,是在想像中创造出的另一种生活情趣。没错,诗歌必须能够提供想像的空间,引领大众超拔浊世,去拓展广阔、丰富的内心世界。想像可以天马行空,表达却必须节制,甚至于点到为止,比如他的《春,那一夜》:“月光的指尖/轻点/花的琴键//春天的交响乐/便铺天盖地/在我的身边/上演”——可以肯定:心灵也受到触动了,为什么?怎么了?其中的隐喻、言外之意,都藏在了诗的背后,让读者去品寻。
阿满写的多是短诗,为了让诗意更为新锐、饱满,他重视择字炼意。这是他的《6月18日写雨》,在“诗三明”诗歌论坛受到了诗友的赞誉:
这场雨
没有停下的意思
我想
一定有什么东西
或什么地方
需要
不停地洗
比如
你眼中的稚嫩
比如
我心里的沧桑
如果没有“稚嫩”与“沧桑”点睛,诗就“亮”不起来,而且有矫情之嫌。阿满善于调动各种感官,化合运用于诗意的感受,从而产生别样的语言姿态:机巧,轻捷,谐谑,弹性。
他努力把诗写得机智,有趣,耐读,当然也是好玩的。比如《果实潜在花朵里》:“花朵与果实/有一个夏天的距离//如今/春已收起翅膀//需要飞越的/不再是天空//而是/心灵”,这样的诗,来自于心灵的感悟,更来自于直觉的把握。它需要诗人内视、内敛,透露的也不止于字面信息,还有内心的消息。此类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月十五河边所见》:
一朵桂花吹了声
口哨
所有的桂花
都把扇轻轻摇
一摇
作为三钢的才子,阿满写过诸如“闽光,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工业诗,用于朗诵,铿锵有力,但滋味不够绵长。不过,当那种血性调子与直觉感悟相结合,往往产生动人的诗句。请看《端午》:
暮合四野
四下里传来风的歌唱
那个行吟者
此刻走在浪花之上
挥一挥瘦瘦的衣袖
便有
雷鸣电闪
纵览阿满的诗集《秋夜小唱》,多为婉约之作,如同小夜曲,柔美,纯情,抚慰着心灵,轻轻地。《春天,第一声雷》是少见的雄浑之作:“春天 第一声雷/到达耳朵/从遥远的云层/到达我的 山的 水的/一切的耳朵/其时 短促的闪电/已过 已/深入土层/所有的树啊 草啊还有花朵/都一声颤抖/轰隆隆/轰隆隆/高高的云层上/传来了/春天破土而出的怒吼”。其节奏,其语调,其字眼,无不切合春雷的境况——“春天破土而出的怒吼”,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神奇的创造!
除了写诗,阿满创作的寓言令人捧腹,也让人沉思。奇怪的是,他何不把诗与寓言相结合?下次见面,我得问问他。
2013.12.24于三明
点评现代诗佳作十六首
昌政
这条街
多多
仅适宜鸽子与闲暇的覆盖
而他们的匆忙就是他们的陶醉
当财富如影相随
他们就变得更加相似
守着自身的旷野
你是一粒沙子,仍不属于沙漠
昌政点评:人类的悲哀出于欲望,更悲哀的是为之陶醉且出自一辙。最后一节有洁身自好而却无能为力的况味:“你是一粒沙子,仍不属于沙漠。”这条街可视为这个时代,对现实的批判因简单而更深刻。
提蓝桥
巴客
提蓝桥,
看不见,摸不着,走不到。
提蓝桥,
有时候看得见,摸得着,走得到。
提蓝桥,它会看着我,
当我看不见它的时候。
提蓝桥,它会摸着我,
当我摸不见它的时候。
甚至,
它会走向我,当我长出
七条腿的时候。
昌政点评:提蓝桥是什么?一种若即若离明里暗里的压迫、威胁,一种符号。何为七条腿?五条也一样,无非是另类、异端,他与提蓝桥构成紧张的关系。抽象的,然而也是形象的。可意会,也可言传。
植物热爱群居
圻子
回老家,看到池塘边、田埂以及
缓缓的坡地上,杂草葱茏
万物比往常紧密了一些
我指着一片树林,对她说——
你看,树以林为家,有林的地方
树木竞相生长,生怕落后;
春草繁茂的地方
必是人迹罕至之地,人退草进
而独处的植物,必是独处给了它意志
教会它不屈,事情就是这样
植物热爱群居
既能隐忍荒凉,也可处处繁花
昌政点评:诗意在叙谈中累积、凸显,恰好形成“植物热爱群居”的命题,新鲜独特。由此产生警句“既能隐忍荒凉,也可处处繁花”,赞美的是类似能屈能伸的柔韧精神,关乎人生的态度,堪称禅者风范。散文的笔调,谈话的方式,诗风平易近人,但不乏机灵、幽默的意趣。
暮色
辛也
站在阳台,向南眺望
目光穿越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
我看见远山
以及远山环抱着的故乡
故乡的炊烟依旧
只是,我再也听不见父母微弱的呼吸
我被遗弃在阳台
我消失在薄薄的暮色里
昌政点评:人世间的遗弃感,是由远及近发现的,属于此时的觉悟。更深一层的发现,是对宿命的认同,生命的姿态显得淡定、达观。
白云深处
沪上敦腾
炊烟都是弯曲的,
就像小溪。
水至清则无鱼,
有黑色蝌料,灵动竹影。
儿时赴铁路外打鱼食的水塘地带现在称之为
三环,楼宇林立。
我多半站在不接地气的高楼,
遥看人间疾苦,白云深处野兔驰骋。
昌政点评:城市的扩张让诗人忧伤。前四行的两句,写的是“儿时赴铁路外打鱼食的水塘地带”的诗意,但“现在称之为三环,楼宇林立”,令人顿有一环一环受缚之感,故而神游,追随“白云深处野兔驰骋”。用一个长句实现过渡、转换,悄然接通“古今”,浑然一体,真妙。沪上的诗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但能节制而不粗张、违和,堪称举重若轻。
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三日备忘录
影白
请原谅,我希望一枚坚果
不被敲碎
请原谅,我希望自由就是一把你手中的铁锤
生生不息
昌政点评:为何“请原谅”?因为诗人的希望是无望的。更何况,时常自相矛盾,造成自我伤害。这一刻,茫然,唯禅思能化解,不负“备忘录”。
白云深处
一树
其实,她和尘世
只隔一层薄薄薄薄的,灰而已。
在搬运净土和青山之前
她怀揣经年的雨水和落叶
开始脱——
先是一层层七彩外套
之后,是浊酒般的血肉之躯
最后剩下
白发,白骨,以及白棉朵一样
柔软而虚空的心。
一身轻的她,无语
斜倚着一只清凉的,蔚蓝色的靠枕。
昌政点评:雾与霾相当接近,近乎一体,必须“脱”去霾——雾才现形,获得蓝天的证实:她是云,白的。哦,一树发现:白云深处竟然是霾!那么,灵魂的深处有些什么,何以妨碍了世人的“一身轻”?这首诗有童话的色彩,却表达了关于修养的哲学命题。
蛇蜕
徐徐飞
又搬家了,从一间出租屋
搬到另一间出租屋
那些丢弃在墙角的
旧鞋袜旧裤子旧衬衫
多像我蜕下的又一层皮
昌政点评:两个“又”字,透露出搬迁的繁复与淡定。浪迹的人生况味,见于弃物,更深切于体验。随遇而安,即见禅心。
火柴盒
卢辉
总要有人拉开火柴盒
它是完整的,像一群人那样完整
从不间断的完整。除了火
那么多,排列在一起,躺在一起
它们是瘦弱的
完整的瘦弱,一座森林的瘦弱
看得见烟尘的
瘦弱
昌政点评:完整而瘦弱,这是诗人对一盒火柴的印象。从“一群人那样完整”中,看见“一座森林的瘦弱”,看见这“完整的瘦弱”,终成“烟尘”,也就顿悟了人类的宿命。以物喻人,以小见大。
初冬
李唱白
风在提速
吹疼了怀乡人的骨头
有多少肉体
已不能再按原路返回
远道而来的云
为万物染着白发
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
没开过花的也开了
昌政点评:失去与获得,构成这首诗的基本思考。失去(前四行)是真理,获得(后四行)是幻相。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为初冬写真,表达的却是终极命题:色即是空。
半山亭
颜良重
一小座并没有萃取山水精华的亭子
顶多关乎一点风雨时的歇脚
却因为一个半字,陷入了
下界人事的纠纷,进退两难
没有亭子的时候,爬山的路是完整的
而半亭子,恰恰落在半山腰
像是点中了攀登者的穴位
让台阶上升的努力,停在半途
总有另一群人,习惯把世间的高度
下降一半。把旅途的风光缩为半程
他们听从自己的指意
自在地,迷恋于适可而止
建亭子的人说,他去过山顶
返程休憩在半山,悟出了道理高处无所不在
当放弃不可避免,那就先放弃山巅
r>昌政点评:取名为“半”的山亭,让多少人进退两难:或停在半途,或迷恋于适可而止。一着相就粘滞了,命名也是。写“半山亭”只取其“半”,故而诗写集中,诗意饱满。
旧雪
唐力
一堆旧雪,躺在墙根下
一个旧时光的孤证。无言、消瘦
不断缩小。它在抗争中,一点点地
失去自己。而今它
退守一隅。浑身打满补丁
就像我们的灵魂,早已千疮百孔
昌政点评:灵魂无形,以旧雪为喻,其千疮百孔的状态就具象了。其喻富有动感,构成鲜活的主体,末了点化,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其喻暗示:人生终究只是一具臭皮囊。
尼亚加拉大瀑布
寒江雪
从天跌落再跌落
粉身碎骨依然追逐
安大略湖静静地等候
带着我的心事
随着大西洋浩浩荡荡的波涛
去远方漂流
红嘴鸥从雨帘中飞过
不明的前程迷茫的归途
逃离森林的那节残木
在河岸边沉浮
以至于渐渐腐朽
尼亚加拉河的上游
天空湛蓝,静水悠悠
我将逆流而上
去做无谓的追求
昌政点评:尼亚加拉大瀑布是个旧题材,难于出新。瀑布“从天跌落再跌落”,雾气迷茫中,残木沉浮、漂流,以至于渐渐腐朽,但其上游“天空湛蓝,静水悠悠”——这动与静的生命状态,是诗人的新发现,由此寄寓他的人生态度:闹中取静,不忘初心。
白云深处
松林湾
那应当是高山的锐角
或狭谷的直角,其中
有村落,犬吠,鸡鸣、鸭欢
阡陌纵横处,有往来人
山深处,有
樵夫,烂柯做成了棋盘
松籽,制成了棋子
如果你来,我用山珍
招待你,用灵泉洗濯你
如果你不来,我就两块白手绢
绘一幅斑斓图,捎给你
图里,有日出,落霞,春晖
还有你喜欢听的流水曲
酒幌里的女儿红
最那个,夺人眼球
昌政点评:松林湾的白云深处,恍如世外桃源,讲述这个精神的原乡,的确需要如此雅致的语言,谣曲的清韵丁零当啷。虽是想像,但语气肯定,第一节自言自语,第二节急切地与人分享,诱人向往。这样无中生有,诗人竟也酿造出深沉的醉意。
屎壳郎先生
张浠泽
屎壳郎先生没有财富,
他只有他的粪球。
不过他知道,在辽阔的埃塞俄比亚大草原上,
粪球是最重要的。
昌政点评:作者12岁,他发现:对于辽阔的埃塞俄比亚大草原上的屎壳郎先生而言,粪球是最重要的。如话的表达,因隐有对本性的认知而有禅味。
夏日即景
北溪高羽
秋葵不在秋天结果
冬瓜不在冬天圆寂
南瓜,长北坡
西瓜,东垄而居
在北溪,植物们
自由,没有王法
动物和我们一样
浮躁。只是陪衬和路过
昌政点评:能反常,堪称自由。以没有王法的植物与“动物和我们”相比,前者入定,后者浮躁,“只是陪衬和路过”,不足以享受自由——诗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这首即景成诗,在于铺垫和反转,并有言外之意。
简政珍:“无形空隙”里的双栖作家
昌政
十年前,洛夫先生来三明参加《范方诗存》首发式时,提到过台湾诗坛两个人:叶维廉和简政珍——都是诗、评兼擅的“双栖作家”。
这次在第十届海峡诗会上,我见到了简政珍。
简先生清简、素淡,一派闲适气象,然而,隐隐然有不容拗折的骨气。早上自助餐,他挑捡的尽是素食:先吃水果,闲谈,然后进食素菜。某餐设在莲田长廊,每次上菜,他必问:“里面有肉吗?”原来,他持斋戒,只吃荤外之物,不苟且。
追问之下,他讲述了二十多年前持斋的原因。当时,他和夫人驱车去岳父家,路遇满载肥猪的大卡车,两人相视一愣,“它们去哪里?屠宰场!”当天不触肉食。夫妻相商:吃素。然而不得法,影响了健康。后来参加大陆诗会,遇见香港诗人陶里,也是素食者,向他学得营养搭配,素食至今。
市人行的薛寒在晚会朗诵简政珍的《当闹钟与梦约会》,第二天早上,简先生与他餐叙,俨然老友相逢,巧的是:小薛也认同素食。
在建莲文化馆,展示着“现代诗魂与传统墨韵”,即:以三明诗群的晶句为题材的书法展。香港旅美诗人巴桐应邀为展览馆写一幅书法,他请简政珍撰句。观看采莲女剥壳表演时,简先生说,有了:
季节成长的 r> 是莲子,还是莲心?
特地说明:“是莲子,还是莲心”要加问号。闲聊不久,他又询问:这样改一下如何?就叫《问》:
季节过后
你留下的
是莲子,还是莲心?
《季节过后》是简先生第一部诗集的书名。他说,写诗,其实是与语言对话:当你写下第一行,第二行就出现了。妙句偶得,这是写诗的乐趣。
写诗时,他是个诗人,曾经一夜写了十几首,至今已出诗集11部。写了诗,他就作为评论家,按美学原则去修改诗。他有诗文论集18部,《台湾现代诗美学》是一部有着散文笔调的诗论集,谈论诗的结构、意象及诗化现实,有创见。他特别强调“经验的转化”、“ 回忆在当下变形”。
诗会上,他谈到《生日》一诗,曾问他的学生“诗写四支蜡烛有什么意义”,学生说“代表40岁”。他说,其实39岁、41岁也都可以将“四支蜡烛” 写入,因为“这是结构的需要”。
他在《台湾现代诗美学》中解释说,诗的结构有“无形的空隙”,这“未书写的部分”才是重要的文本。比如,这“四支蜡烛”还代表着东南西北,也意味着内方外圆,等等。这就是“空隙”,它检验着读者的想像力和对文字的敏感度。读诗,就要读出空隙的意味,而“空隙正是好诗的特质”,其中有禅,有言外之意。当然,空隙要适度,以便读者“对自我的惊觉”,获得发现的乐趣。
“诗歌纯属想像出来的”,简先生说,诗人用意象思维,但从物象到意象的转化、变形是始料不及的。某次陪太太购物,将她试穿衣服写成一首诗《试装》,写着写着,“转化、变形”了:
服装部大拍卖
你门里门外进出
表现各种身段
对着镜子
排演春夏秋冬
已好久没有如此真切看你
赫然发现你脸上的皱纹
竟以为
镜子有了裂痕
从试装惊觉时光匆匆,从生活场景品味人生哲理,这是诗人的习惯,然而太太不管这些,警告他:“以后别把我写进诗。”
简先生在《台湾现代诗美学》中解释说,意象的浮动会导引意象的牵连和诗的结构,非常神秘。他特别强调“不相称的美学”:从转喻的逸轨、“不搭调”的意涵、不合逻辑的因果、“非常理”组合、对既定反应的谐拟,到表象之谬、底层之真,认为有助于“视野的开拓”,不容忽视。
以下是网搜的背景资料:
这位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英美比较文学博士,1950年生于台北,曾任中兴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现任亚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作为创世纪诗派的中坚力量,曾获中国文艺学会新诗创作奖、创世纪诗刊三十五周年诗奖等。除了诗歌,他还有两部奇特的著作:《电影阅读美学》《音乐的美学风景》。
往期回顾:
1、诗眼睛||好诗点评46:张洁/大解/藏海英/宫白云/多多/汤养宗等53首诗 点评家:昌政 (总893期)
2、诗眼睛||好诗点评47:评昌政的诗 点评者:卢辉/李燕/诗之源/黄土层 (总894期)
3、诗眼睛||好诗点评44:余怒/陈先发/昌政/王单单/车延高/梁积林/周鱼/曲近/汤养宗等 点评家:温柔刀 (总885期)
4、诗眼睛||悼昌政专辑:昌政:诗歌如何别出心裁?(总1019期)
名人名言:
“在这个贫乏的时代里做一位诗人就意味着:在吟咏中去探索隐去的神的踪迹。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能够在世界黑暗的时刻道出神圣。”
---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序》
精
彩
回
顾
理论园地与他评: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温柔刀 陈朴 西川 西川 张执浩 张清华 张清华 莫言 老刀客 王春林 王春林 昌政 昌政 王恩荣 汤养宗 汤养宗 郁葱 梁志宏 白公智 李唱白 静铃音 宋晓杰 宋晓杰 王法 杨四平 吕本怀 吕本怀 吴思敬 汤养宗 张执浩 行顺 余怒 张锐锋 段崇轩 郁葱 长安瘦马 罗振亚 黄亚洲 黄亚洲 黄亚洲 苗雨时 苗雨时 胡权权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聂权 聂权 王国伟 臧棣 臧棣 臧棣 贾平凹 流沙河 张执浩 张二棍 张二棍 孟凡通 孟凡通 沈天鸿 大解 魏天无 魏天无 李不嫁 李不嫁 王恩荣 赖廷阶 徐敬亚 葛平 雷平阳 李泽慧 谢有顺 昌政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好诗点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任爱玲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